首页
公众号文章
董希文的艺术历程
留言簿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广告图
文章列表
【纪念】画家、美术教育家、摄影家,董希文长子董沙贝逝世
董沙贝一生命运坎坷,磨难多多,但其终生保持着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精神,淡泊名利,远离喧嚣,为达到理想中的艺术境地而孜孜以求。他留下了众多各类精彩作品,尤其那些表现平凡世界的随手之作映射出其一贯向往阳光、纯净、透明的心灵。董沙贝作品(之一)董沙贝几十年来一直...
编者
2025/03/12
恭祝大家 新年快乐!
恭祝大家2025新年快乐!
编者
2025/01/28
董一沙 | 重观董希文艺术中的悲悯情怀和现代性
与其说他模仿敦煌,不如说在敦煌他找到了适合表达自己的形式语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之后一系列各种题材的创作,无一雷同,因为他心里的故事和感受是自己的,独一无二的。
董一沙
2025/01/08
【缅怀】怀念梁运清先生 | 姚钟华
梁先生走了,但他六十多年前带来的艺术氛围和给我们的教诲指导,留在了我们心中。
姚钟华
2025/01/07
董希文绘画中家的温情 | 古城之忆——北京的胡同主题艺术作品展
一家人生活常用的小物件被冬日透过窗的阳光笼罩着,暖融融的相拥着、快乐地发出叮当脆响。董希文干净利落地将逆光中这组不同质地的静物表现得酣畅淋漓又精到细腻,也传达出他对家庭生活充满了温情与爱意。
董一沙
2024/12/31
董希文诞辰110周年 | 绘民族气象 写中国气派——董希文油画民族化的艺术探索 | 陈青青
通览董希文的艺术,可以认识到他广袤的精神世界和宽博的文化视野。他将敏锐的艺术感性和深刻的学术观念内化为对生活的体验、对现实的感怀和对民族文化精神的阐发。
陈青青
2024/12/23
纪念董希文诞辰110周年精品版画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
董希文表现新中国诞生的《开国大典》是画给所有中国人看的,所以他说:在创作时,“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想起唯一解决问题的原则是,我应该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欣赏习惯,使整幅画面的效果,既宜远望,亦能近看。”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4/12/14
一张画 | 董希文的《江孜街头》
董希文 《江孜街头》布面油画 54x81cm 1961年1961年,董希文第三次深入到西藏腹地进行写生,到达了亚东、日喀则、江孜、帕里等等好几个地方。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洁白的雪山和明静的湖泊,藏族人民特有的豪放坚强的性格和纯净的心灵,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以热烈的激情,清新刚健的语言描绘翻身后的农牧民以及烈日下雪域高原特有的景象,作品中充满了阳光的气息和饱满的生命力。这幅《江孜街头》就是...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4/10/29
刘辉 | 油画《开国大典》:一曲新中国的赞歌
时隔多年,我依然能够感受到董希文先生心中的那份庄严和神圣。他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对新中国爱得深沉,爱得热烈,爱得真挚。油画《开国大典》是唱给新中国的一曲赞歌,是人民对祖国的无尽祝福。
刘辉
2024/10/09
【视频】朗诵:一唱雄鸡天下白 |《开国大典》欣赏
黑色背景▼如果把新中国的历程制作成一部精美的画册,这幅油画作品一定是它的开篇之作。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照片和纪实影片,都很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而这幅油画作品,更是凝固了那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在宁静之中仿佛让我们听到了一个声音,那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声音是穿越千年历史的声音,是穿透亿万...
董希文艺术研究与纪事
2024/10/01
【研讨】纪念董希文诞辰110周年——探讨先生艺术中的现代性
藉由新书《文明的印记: 敦煌艺术》出版之际,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邀请董希文先生之女董一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吴雪杉、中国书店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张东晓,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等一起探讨董希文先生艺术创作的创新之处以及他给正在探索中的艺术家们的启发。
编者
2024/09/12
【缅怀】重读邵大箴先生《为新中国增添了灿烂光辉》
邵大箴先生 [1934-2024.7.25]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艺术教育家、艺术家,中共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于2024年7月25日10:56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邵大箴先生一生秉持“做清白的人,画清白的画,不跟风走。”引领学术正气,为人师表,令人敬重。邵大箴先生生前为推动董希文艺术研究和传播曾多次撰文阐述董希文的艺术精神及学术贡献,其论述对学人始终具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重发...
邵大箴
2024/07/25
董希文的《抗英老人达瓦顿珠》| 120年前西藏江孜抗英保卫战中的宗山忠魂
120年前,为了反抗英帝国主义的入侵,西藏军民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
编者
2024/07/02
【端午】纪念董希文先生诞辰110周年
董希文,中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1914年端午生于浙江绍兴,1973年1月8日逝世于北京。他光明磊落的一生中,创作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体现出时代的、民族的、个性的鲜明风貌,充满阳光的气息,清新刚健的艺术语言传达出顽强的生命力。他的《开国大典》《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草图》《春到西藏》《百万雄师过大江》《千年土地翻了身》《苗女赶场》《哈萨克牧羊女》《喜马拉雅山颂》《山歌》等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编者
2024/06/10
纪念董希文诞辰110周年 | 中国邮政浙江绍兴分公司发行彩色邮资机宣传戳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分公司定于2024年6月10日发行纪念董希文诞辰110周年彩色邮资机宣传戳1枚。
浙江绍兴邮政
2024/06/05
【儿童节】董希文画中的儿童
董希文画中的儿童:《藏族姐弟》,《芦花小藏民》,《两个西藏小孩》,《穿格子衣服的一沙》,《沙雷像》,《沙贝像》,《一沙像》,《学习》,《小白猪》。
董希文
2024/06/01
董希文谈话语录(一)
我们不要把书法、刀法和古旧混同起来,要在书法、刀法本身上下功夫。自立,用力量于书法、刀法。
董希文
2024/05/18
宛少军 | 形式的自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画创作中的艺术现代性浅论
尽管那个时代还没有提出艺术现代性的理论问题,而且革命历史画所强调的叙事性特质似乎也不符合一般现代艺术的形式样貌,但这不妨碍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在现代性意义上进行实质性的艺术探索,并使得革命历史画具有了现代性的艺术内蕴。
宛少军
2024/04/24
吴端涛 | “从传统中获取新途径”——董希文敦煌时期写生活动考释
董希文敦煌时期的写生活动,鲜明体现出“艺术传统+时代生活”双规并行、深度融合的践行路径,这种方式不能说全然是“新”的,但董希文在传统的深入上足够彻底,并因较早触及了敦煌宝窟的精髓,呈现出时代引领性;同时,在立足时代生活上也足够彻底,不论是云贵苗区、还是西北戈壁荒漠的视觉呈现,都是他在时代中浸泡、在生活中感悟,并将家国命运与人生际遇充分交织融合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董希文的西北写生,不但拓宽了20世纪
吴端涛
2024/04/16
【展览】董希文的《农村互助组组长》| “美在荟萃——全国美术馆珍藏作品汇展”
这幅画是董希文西藏写生中的代表作之一,色彩明快而概括,形象结实而笔法酣畅写意,充分体现了他作品中特有的“不以可变的光为重,而重不变的形”和“不重色彩的光化作用,而重本色”的油画中国风艺术理念。
编者
2024/04/01
1 / 11
2 / 11
3 / 11
4 / 11
5 / 11
6 / 11
7 / 11
8 / 11
9 / 11
10/ 11
11/ 11
1
/ 11
站内搜索